9月16日,2025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ai赋能先进制造工匠培养”平行会议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会议由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中国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机械装备制造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智能制造学会联合承办。
嘉宾合影
马来西亚人力资源部技能发展司高级助理司长玛斯尼·宾缇·马哈特,泰国东部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纳荣·卡塞特费巴尔,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大国工匠高凤林,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郑丽梅,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郑坚,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农汉康、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陆爱平,中国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黄小敬,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世先,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理事长李传起等领导出席会议。
玛斯尼・宾缇・马哈特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各方通过交流合作,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探索创新方案,为区域经济振兴、产业升级和人民福祉作出贡献。
纳荣·卡塞特费巴尔在致辞中建议,希望与各方联合开发课程并实现区域互认;联合开展教师交流,共享教学资源,通过务实合作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取得新成效。
郑丽梅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聚焦ai赋能先进制造工匠培养,为各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搭建了重要平台,对培育新时代工匠、支撑装备制造业发展意义重大。她指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机械行业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深度合作,为区域制造业发展和工匠人才培育贡献力量。
郑坚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持续深化ai技术与教育融合,将人工智能纳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通过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和平台共建等方式与东盟国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弥合地区数字鸿沟;二是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能力;三是倡导合理使用ai工具,防范技术依赖和学术不端;四是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强化安全防控。
农汉康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积极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通过举办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等一系列交流活动,与东盟国家共建共享职教标准、职教模式。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深入交流、智慧共享,探讨人工智能赋能工匠培养的新路径,为中国—东盟职教合作注入新动能;二是深化校企合作,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和联合实验室,推动“ai 产教融合”走深走实;三是携手共建共享,推动中国—东盟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果。
陆爱平在致辞中表示,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邻、人文相亲,在高端装备、数字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具备打造高水平区域合作样板的良好条件。她提出三项合作倡议:一是对准产业需求共建“清单 标准”,建立“岗位画像—能力指标—课程包—微证书”贯通体系,推动国内外成果互通;二是构建“平台 项目”,做实载体供给,以项目带动合作、以清单牵引落地,把意向变合同,把合同变产出;三是打造“师资 机制”,夯实校企联合培养基础。
黄小敬在致辞中介绍了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打造人才培养“机电范式”,培养先进制造工匠的实践探索。他期待本次会议成为凝聚共识、共享智慧、共促行动的重要平台,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迈向更广阔的未来注入新的动能。
李传起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特色智库,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在学术研究、国际交流与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搭建了桥梁,积累了宝贵经验。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共同推动课程体系建设,让课程走在产业前面,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共同培养师资队伍、搭建交流平台,支持双方互派教师、共享经验;三是共同推进产教融合,通过院校、企业、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把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真正落到实处。
在主旨报告和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围绕“ai赋能先进制造工匠培养”的主题,从智能制造前沿趋势、大国工匠培养、行业人才需求、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中国和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文莱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及中国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